荆紫关,一座永不消失的城池
发布时间:2019-05-11 来源:南阳伏牛山地质公园管理局 阅读次数:
山一程,水一程,是古城。
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,在顿失滔滔的江水之岸,在“鸡鸣三省”的豫鄂陕交界,静静地矗立着一座2000多岁高龄、风韵犹存的古镇——淅川县荆紫关。
300多年前,这里百舸连樯,千帆点点,四海之内商贾云集,店铺林立,富庶繁华。
就在这个周日,荆紫关,将和其他7个古镇一起,登上《中国古镇(一)》邮票,以国家名片的身份,向世人陈述一座永不消失的城池。
5月13日正午,记者一行沿着青石板、鹅卵石铺就的甬道,寻访它往日的芳踪、雪泥鸿爪,触摸那古老的青砖灰瓦,感受历史的博大与深沉、厚重和沧桑。
白云生处有人家
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”。出南阳城西行约200公里,山路弯弯,蜿蜒盘旋,坐落在山巅水涧的千年古镇,淅川县荆紫关,悄然映入眼帘。它背倚猴山,面朝丹水,西接秦川,南通鄂蜀,“豫之屏障”荆紫关,“一脚踏三省”。
荆紫关,形成于唐,兴盛于明清,成语“朝秦暮楚”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地。中国北方13省市保存完整、全长5里的古街道——明清一条街,700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,古色古香;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小巧,别具江南情调;规模宏大的山峡会馆、平浪宫等古建筑群,历经数百年风采依旧;密林竹海中的千年古刹法海寺,诉说着往事悠悠……
弯弯明清一条街
荆紫关著名的,莫过于长约五里、弯如弓状的明清一条街。荆紫关,曾是丹江上的主要码头,而丹江,发源于商洛山,注入汉水,汇入长江,是历史上可与运河、蜀栈并称的南北三大通道之一。丰富的水力资源,引无数荆襄沪杭巨商大贾,直挂云帆,溯江而来。在清代,这里商业繁盛,有三大公司、十二大骡马店、二十四家大商号……建起了山峡会馆、江西会馆等多家会馆,成为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重要货物集散地。
走在五里长街,凝望那些古老的旌幡和商号,抚摸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的青砖灰瓦,脚踏幽静气派的商贾大院、临溪别墅,不禁遥想当年,银庄金铺、棉麻布帛、丝绸茶叶、生漆桐油……端的是“花柳繁华地,温柔富贵乡”。
五里长街,当属平浪宫。镇政府的时文峰告诉记者,平浪宫也和街上的其他古建筑一样,是徽派建筑,主体结构由大门楼和钟楼、鼓楼构成,木结构,三重檐,相传是清代船商而建,寓意祈求“风平浪静”。
千年古镇上邮票
因为明清一条街,2001年,荆紫关古建筑群被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;也是因为明清一条街,2005年,荆紫关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。
自2003年以来,国家公布了181个历史文化名镇,南阳的淅川县荆紫关镇、社旗县赊店镇两个古镇榜上有名。5月19日是“中国旅游日”,中国邮政将发行《中国古镇(一)》特种邮票1套8枚,荆紫关古镇入选。
千年古镇将因一枚小小邮票名扬天下。但行走荆紫关,记者的心里喜悦中隐隐有些微怅惘:在长长的岁月、朝代的更替中,古镇虽经保存,并几经修葺,但仍有毁损。据原荆紫关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建华等人介绍,平浪宫原本规模宏大,伟岸雄奇,可惜原来街对面的那座戏楼,后来没了;宫里的碑文,也遗失殆尽,不少被拿去砌了河堤。
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,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古镇浓缩了千年文明史,承载着历史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轨迹。保护文物,就是保护历史,保护我们的根。文物保护,路漫漫其修远兮。